2012年1月,自学10045语文教学论真题及答案1。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分题,每个分题2分,共20分)
每个子问题中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问题的要求。请在问题后的括号内填写其代码,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的语文教育发生了第一次大变革,其主要标志是开设了哪些课程?()
A.中国人
B.国语
C.语言
D.读经听课,汉字
2.30年由、叶编著的《中国近代中学语文教材体系研究》是()。
A.《国文百八课》
B.《中学国文读本》
C.《高级国语读本》
D.《国文教科书》
3.中国古代汉语的经学教材是()。
A.诗意
B.三字经
C.昭明文选
D.古文观察
4.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查字典解释的生词。这是培养学生什么样的阅读能力?()
A.阅读能力
B.理解能力
C.评价能力
D.鉴赏能力
5.指导学生分析作文要求,明确写作重点和体裁等。这是为了培养学生()。
A.检查问题的能力
B.有意能力
C.规划和布局的能力
D.材料选择能力
6.下面列出的其中一项是间接命题()
A.半命题
B.物质命题
C.选词命题
D.模仿命题
7.“善于思考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下哪种语言能力体现了思维品质?()
A.思维敏捷
B.思考深度
C.思维的独创性
D.批判性思维
8.《背影》课的德育重点是什么?()
A.爱国精神教育
B.热爱社会主义教育
C.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D.友谊感情教育
9.选择不属于同一标准分类的测试类型()
A.形成性评价
B.累积性评定
C.诊断评估
D.智力测验
10.不属于“文道合一”的语文教学原则的含义是()。
A.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B.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统一性
C.知识转移与能力培养的整合
D.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统一
二.填空(本大题有7个分题,每题1分,共15分)
请在每个问题的空白处填写正确答案。如果你填错或没填错,不会给你分数。
1.服从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方向、理解语义和回应。
12.美育包括美育知识和美育能力。美育知识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美、美与美。
13.自习课的六个步骤是阅读、复习、提问,
14.语文教材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文本体系、系统、作业体系和系统。
15.一般教学原则与语文教学原则的关系是与。
16.中国最早的语文教学过程由读、说、写四个环节组成。
17.积累词汇主要有两个渠道:积累和积累。
三.名词解释(本题目共有4个分题,每个分题5分,共20分)
18.元认知知识
19.直觉思维
20.语言课程
1.情境作文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3个分题,每个分题10分,共30分)
2.举例说明阅读教学的作用。
23.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素养。
24.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开展观察的主要途径。
动词(verb的缩写)教学实践题(本专业题4个子题,共15分)
以下是课堂教学记录。请仔细阅读,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老师:刚才我们一起感受到了诗歌的情怀。学诗不仅要感性,还要进入诗歌所创造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处境,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老师将大声朗读这首诗。请闭上眼睛,体验它
老师:老师的话只是想启发学生。让我们拿起笔来表达和描述诗歌带给你的情境(学生写作)。
老师:哪个同学看了你的作文?
健康1:海浪在海妈妈的怀抱里传播着美丽,我却独自倚在清凉的栏杆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不知不觉模糊了双眼,把小船留在茫茫大海里,希望把思念带给妈妈,却被海浪无情地打湿;海风吹拂,笑声卷起,
又唱着欢乐的曲子离开了
我仍在不断地叠着叠着……大海呀,请您休息一会儿吧,让我那心之船顺利地到达母亲的身边;大海呀,求您了,让船儿带我的悲哀远去吧!
师:老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深切的呼唤
生2:海风呼啸,海浪无情地拍打着礁石
怒吼的是离别的歌,低吟的是忧伤的情
我小心翼翼地把我那沉沉的思念放进白船儿,却又怕这些纸船太小太小,无以承载我的哀愁
残酷的海风与海浪啊,我求你,求你平静一会儿吧,哪怕只一会儿
我求你们,让我的心之船顺利到达母亲的身边
师:你的语言很具有诗的意境
生3:海岸总是那么模糊,我翘首观望,却怎样都看不见
母亲,你可知道你的女儿对你是怎样的思念
飒飒的海风不停地向我扑来,扑向我这颗哀愁的、无助的心
我不知我该怎样做,这浪涛总是带给我遥远与不安
这时,我所寄托的只有一只只小小的船
我把我的心、我的情、我的思念全托付在这儿
只希望有一只能把我的心意传达
然而,海浪总是那么残酷,当我每一次坚定地把一只纸船投入海中时,浪涛总是把他淹没,淹没载着我的爱和思念的纸船
但我依然坚信,这纸船一定会载着我真切的思念流到母亲的身边
师:同学们的朗读深深地把老师打动了
看来同学们都能入情入境地感悟诗歌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背诵这首诗
(学生齐背)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赏析诗歌的方法――入情入境地感悟诗歌,这样我们才能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心灵,体味诗歌的美
最后推荐大家阅读冰心先生的诗集《繁星》和《春水》
25.上面这段课堂节录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什么?(3分)
26.“老师来朗读这首诗,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去体验去感受,展开想像和联想在你的脑海中构思一幅幅画卷
”分析教师这样教学的目的是什么?(4分)
27.“老师初读这首诗时,被诗人真诚的情感打动了,老师试着用笔记录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
”分析教师这样教学的目的是什么?(4分)
28.要求学生“拿起笔抒写、描述诗歌带给你的情境
”分析教师这样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