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自学10045语文教学论真题及答案1。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分题,每个分题2分,共20分)
每个子问题中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问题的要求。请在问题后的括号内填写其代码,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语文教育发生了第三次大变革。以什么课程为主要标志?()
A.汉语b .普通话
C.中文d .读经听课,汉字
2.下列陈述属于认知领域的“评估”级别之一: ()
A.找出表达的各种想法之间的关系
B.整体把握一部作品的思考
C.总结文章段落的大意
D.判断文章的价值
3.古汉语精选教材有: ()
A.孟子b .百家姓
C.千字文d .古文观止
4.引导学生总结鲁迅小说《药》的主题。这是培养学生什么样的阅读能力?()
A.阅读能力b .理解能力
C.评价能力d .欣赏能力
5.以下之一是略读训练法()
A.扫描方法b .像书一样说话
C.注释d .注释方法
6.下面列出了作文批改的要求,其中一条是不合适的()。
A.有错就少改。
C.分成两部分。兼顾内容和形式
7.下面列出的项目之一是直接命题()
A.情境命题b .半命题
C.情境命题d .材料命题
第一课用象棋的故事来推理。这在中国德育中体现了什么特点?()
A.情与理的结合b .德育内容的系统性
C.道德教育的明确性d .道德教育的积极和消极内容并存
9.陶渊明的《弈喻》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现实的逃避。中国道德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A.情与理的结合b .德育内容的系统性
C.道德教育的明确性d .道德教育的积极和消极内容并存
10.“在语文学习中,你可以提出与所学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以下哪种语言能力体现了思维品质?()
A.思维敏捷b .思维深刻
C.思维的独创性
二.填空(本大题有7个分题,每题1分,共15分)
请在每个问题的空白处填写正确答案。如果你填错或没填错,不会给你分数。
11.听话能力的构成包括能力、记忆整合能力、判断词语的能力。
12.语文教材的主要功能有,示范功能,教育功能,
13.语文能力的思维品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思维的敏捷、思维的灵活、思维的灵活和思维的灵活。
14.王森然提出的四阶段导师制,就是简单介绍作者和作品;研究分析文本实践和作者素养;讨论,讨论文本的内容和形式;阅读后,剩下的阅读和写作
15.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终身语文教育在内的纵向现象;横向上,包括中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16.智力的基本要素是观察、记忆、思维。
17.语文教师备课的主要环节包括:研读教材、认识学生、编写教案。
三.名词解释(本题目共有4个分题,每个分题5分,共20分)
18.元认知监控
19.标准化考试
20.联想能力
1.审美想象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3个分题,每个分题10分,共30分)
2.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阐述中小学研究性教学的过程。
23.举例说明小说教学的要求。
24.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动词(verb的缩写)教学实践题(本专业题有3个子题,共15分)
以下是课堂教学记录。请仔细阅读,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老师:今天,我们正在学习课文0
本课的学习要求是:一、学习作者如何写麻雀;第二,体验作者在写《麻雀》的过程中放置了什么样的情怀,也就是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这节课,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然后在第二节课讨论第二个问题。
每次学习一篇课文,都要对需要掌握的东西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想看看大家对我们过去读过的课文有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问一个问题:《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
(同学举手,老师请同学回答)
健康:老舍,原名舒庆春,生来就有佘语这个词。
老师:上学期你看了他的《小麻雀》,课文里有注释。现在我想问另一个问题:学生经常看到麻雀。你能描述一下你见过的麻雀吗?(邀请一位女同学)你愿意试一试吗?
健康:我看见打谷场上有几只麻雀。他们飞过去环顾四周。当他们没有看到任何人时,他们飞过去啄小米。他们一到,就飞走了。
老师:(微笑)她说得很好。请另一位同学谈谈。
健康:(很低的声音)我看见一只麻雀在田野里飞。
来飞去,想偷麦子吃……它后面还跟着几只小麻雀……嘴角是黄的,尾巴翘得老高……
师:(鼓励地)她声音轻了一点,但是也讲得很好
下一次把声音提高一点,就更好了
刚才二位同学都讲得不错,但是都没有能很具体地描述麻雀的外形、动作、神态,如果要你们写下来,就会感到更困难
为什么?因为平时看得不仔细,或是没有记下来
要具体地描写一样东西,一定要仔细地观察把看到的情况记在心里,然后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行
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小麻雀的
首先,作者在雨后看到的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学生认真看书)哪一位同学看好了就举手回答
(学生纷纷举手)
生1:那是一只被雨水淋湿的小麻雀
生2:那是一只刚长全羽毛的小麻雀
师:(满意地)好,她读书读得仔细,注意了一个“刚”字和“全”字,这就把小麻雀小到什么程度很准确地说出来了
生3:小麻雀被雨水淋湿了,羽毛粘在一起,不能飞,在地上跳来跳去
师:哪一句话写到小麻雀被雨淋湿了?
生3:“几根长翎拧在一处
”
师:“拧”是什么意思?一下雨,麻雀的羽毛就会“拧”在一起吗?(众笑)
生4:那毛也许是被人扯坏的,这是一只受了伤的小麻雀
师:(点头)好,他概括起来了:这是一只受了伤的小麻雀,在雨后的院子里出现了
它有些什么动作呢?
生:作者先看见它在院子里跳一跳,不能飞高,然后注意到它的长翎拧在一起,知道它受了伤
师:(强调地)这就是观察的顺序,从现象到实质,观察得很仔细
我们把这几行课文再仔细读一下
生:(齐读)“雨后,……似乎要脱落下来
”
问题:
25.上面的课堂实录中教师在上课初始就向学生指明学习要求,这样教学起到什么作用?
(3分)
26.“同学们都经常看到小麻雀,你们能不能把所看到过的小麻雀描述一下呢?”分析教师这样教学的目的作用是什么?其中包含什么阅读教学理论?(6分)
27.对学生回答:“几根长翎拧在一处
”教师是怎样引导的?这体现教师什么样的教学艺术?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