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自学10045语文教学论真题及答案1。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分题,每个分题2分,共20分)
每个子问题中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问题的要求。请在问题后的括号内填写其代码,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教完《木兰诗》,让学生写《木兰解甲归田后续》的续集故事,主要是培养学生。
()
A.观察能力b .想象能力
C.欣赏能力d .理解能力
2.在讲授高尔基的《海燕》时,老师包含了情感阅读课文,属于阅读训练()
A.示范阅读b .分角色朗读
C.一起读d .依次读
3.要求学生写作文要详细、恰当,这是为了培养学生()
A.检查问题的能力
C.规划和布局的能力
4.在某篇作文中选取一个学生的稿件和修改后的稿件进行分析评价,这是作文评价法中的()。
A.b .对优秀作品的评论
C.专题评论d .综合评论
5.“能够发现和识别所听内容的优缺点,吸收有用信息,剔除无用内容”体现了以下哪种语言能力的思维品质?()
A.思维敏捷b .思维深刻
C.思维的独创性
6.莫怀戚《散步》课的德育重点是什么?()
A.爱国精神教育b .热爱社会主义教育
C.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7.“秋风吹蔚水,落叶满长安”采用的是联想法()。
A.密切联系
C.对比联想
8.“判断文章的价值”,这属于哪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A.理解b .评估
C.分析d .应用
9.测试学生在一个学期结束前的教学情况,属于()
A.形成性评价b .终结性评价
C.诊断评估d .智力测试
10.某一考试题目考生的平均分与满分之比,即为试题的()分。
A.有效性b .差异
C.难度d .可靠性
二.填空(本大题有5个分题,每个分题2分,共10分)。请在每个子问题的空白处填写正确的答案,不正确填写就没有分数。
11.美感是指从审美上升到审美的能力。
12.课外语文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相关内容、能力相关内容和课外语文教育的延伸和拓展。
13.中国科举考试有五种题型:墨家、墨家、文、诗、赋。
14.语文治学方法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基于主线的系列语文治学方法,一种是基于能力的语文系统学习方法,一种是基于思想的语文学习方法体系。
15.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提高道德修养,拓展信息渠道,
三.名词解释(本题目共有4个分题,每个分题5分,共20分)
16.中国美育的客观因素
17.本地管理课程
18.基于能力的语文教材
19.文学与伦理的统一原则
四.简答题(有3个分题,每个分题10分,共30分)
20.结合教学实例,简述服从的心理过程。
21.结合教学实例,简述说话的心理过程
2.简述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原则。
动词(verb的缩写)教学实践题(本专业题有3个子题,共20分)
以下是课堂教学记录。请仔细阅读,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老师:《读〈伊索寓言〉》这篇文章在课前已经被学生看过了。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备课时应该思考的两个问题: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答:我觉得这篇文章表面上是讲寓言,实质上是批判当时的社会现象,因为他在文章中引用了几个寓言,然后对一些社会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
c:在这篇课文中,钱钟书分析了《伊索寓言》,然后联系了一些社会情况,发现和寓言里说的不一样,于是就谈到了孩子的教育,认为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和生活的现实相关。笔者觉得《伊索寓言》讲的故事不太适合生活现实,觉得有必要纠正一下。
老师:好吧,你的看法和刚才那位同学有些相似,但也有不同。挺好的。
d:笔者认为应该为孩子的良好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伊索寓言》虽然能教育孩子,但主要还是看我们的社会,这对孩子的教育极其重要。
老师:对刚才的演讲进行整理和总结。其实也有一些观点:一是这篇文章批判了一些社会现象,二是要讲用寓言教育孩子的问题,三是文字是为了纠正寓言的幼稚和单纯。这些学生无论持哪种观点,都读出了自己的见解,很有价值。然而,就作者的初衷而言,一篇散文中不可能有这么多不同的核心词。
题
也就是说,这些意见不可能都符合作者的本意,肯定有一些理解是不准确的
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检测——理解的过程也是自我检测的过程——为自己的理解寻找根据
怎样检测呢?第一步,是看文章的思路
怎样看思路?要学会竖着读
(学生觉得奇怪,低声议论)
师:大家对“竖着读”的说法感到新奇,是吗?
(学生微笑着点头)
师:的确,我们习惯于横着读,就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读过去
横读是阅读的基础
但很多时候,仅仅有横读是不够的,还需要竖着读,就是按照前后顺序,把文章的话题一个一个串起来,连成有机的整体,这就是全文的思路
现在,我们试着竖读:这篇文章有哪些话题?它们是怎样串成一个整体的?
(学生作竖读尝试)
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谈谈这篇文章有哪些话题,怎样串起来的
生E:课文先讲现在有些女的对待比自己年轻得多的比较宽容,而对年龄相近的就很刻薄,接着讲古代相当于小孩子时期
然后……然后,讲我们有必要纠正《伊索寓言》,接着就举了纠正的例子
问题:
23.请具体分析那位老师的教学思路
(6分)
24.“我们习惯于横着读,就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读过去
横读是阅读的基础
但很多时候,仅仅有横读是不够的,还需要竖着读,就是按照前后顺序,把文章的话题一个一个串起来,连成有机的整体,这就是全文的思路
”这里教师的讲授在教学中起到什么作用?(6分)
25.简要评价那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8分)